兩會焦點:革新優化新能源動力電池產業鏈來源:互聯網作者:蘇
民建中央提出《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的提案》。 提案介紹,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比例過低,2018年,我國動力電池回收量僅占總報廢量的7.4%,既危害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,也造成資源浪費。當前,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頂層設計有待加強,回收利用體系仍未建立,回收工藝和技術水平有待提高,回收利用企業盈利難。 為此提出以下建議: 1.加強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頂層設計。 一是在動力電池梯級回收利用的法律法規、標準制定等方面加強頂層設計和前瞻布局,統籌部署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示范應用。二是制定廢舊動力電池回收、運輸、儲存等法律法規,并梳理和規范相關標準,積極引導行業相關企業參與標準制定。 2.建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體系。 一是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,構建規?;?、高效化、可追溯的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體系。二是積極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。三是遵照有限梯級利用的原則回收。依托動力電池健康狀況評估技術,盡力回收動力電池的剩余價值,同時回收具有較高提取價值的元素。 3.加大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技術研發。 一是開發動力電池自動化拆解技術,提高金屬的物理回收率。研發動力電池單體、動力電池模組、動力電池包的自動化拆解設備。二是開發正極、負極材料回收技術,大幅提升鎳、鈷、錳、石墨等的回收率,發展高價值化學材料的定向循環技術,形成可持續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。三是開展鋰離子電池循環技術研究。 4.推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商業化發展。 一是制定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激勵實施細則。二是開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效益評估。開展動力電池成組集成技術成本分析,以及再利用場景的經濟效益分析和社會效益分析,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商業模式試點示范。三是積極探索動力電池梯級利用場景和潛在市場。包括儲能、智能電網的削峰填谷、偏遠地區分布式供電、通信基站后備電源及家庭電源調節等領域。四是拓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渠道。開展“互聯網+動力電池回收”、O2O、APP、微信等多種形式的共享共用模式,充分挖掘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價值。 同時,5月22日,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作2020年《政府工作報告》表示,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.75萬億元,比去年增加1.6萬億元,提高專項債券可用作項目資本金的比例,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6000億元。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后勁的“兩新一重”建設,主要是: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,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,拓展5G應用,建設充電樁,推廣新能源汽車,激發新消費需求、助力產業升級。 動力電池領域代表也從多角度對新能源汽車發展多方位建言,簡要包括:
|